中文马克思主义文库 -> 威·爱·伯·杜波依斯 -> 《黑色火焰》第一部:孟沙的考验(1957)

作者后记



  本书虽是根据文献数据上确凿可靠的事实写成,但并非历史。相反的,我用了虚构的情节来表现那些历史事实,要不这么做,那些历史事实就说不清楚。此外,为了把无人知晓、也无从知晓的历史写成一个层次分明的故事以飨读者,我在若干地方也凭空杜撰一番。少数地方,在历史事件的原来次序上,在人名和地名上,也稍作无关紧要的更改。不过,依我看,这些变更没有一处地方改动了主要的历史背景。
  既要写真实,何必窜改历史呢?这话问得好,作为一个从事过一些历史研究的人,我也要这么问一句。回答是,如果不这样做就能弄清事实真相,那当然不会这样做。可是每个历史学家都沉痛地看出:今天的科学家对往事不大可能有正确的了解;单凭文献和回忆,我们对往事总是一知半解。于是我们都禁不住要不懂装懂,还把明明不是事实的东西写成历史事实。在我看来,只要用公认的、明确的方式,虚构一些事情来表现史实,还是可取的,公正的。
  每当我们探求人们的思想、感情、行动的真相,总要碰到一些克服不了的困难。对人类的行动,我们难得能够直接去充分了解,从而把它适当的表现出来。对当前人们的思想感情,我们也不能有足够的正确理解,从而估计出这些思想感情的前因后果。当行动、感情和思想都成为老早的事了,我们才有可能从著作和回忆里对全部真相获得个概念,但也很不全面,其中有不少事给遗漏了,不少事给忘掉了,也有不少事给歪曲了。
  这是历史上永远存在着的一个矛盾现象。碰到这种事实暧昧不清的情况,只有一个补救办法,那就是运用想象来弥补文献资料和个人经历上的不足。
  美国黑奴制及其造成的恶果这一大悲剧,缺少许多历史文献资料,因为写历史文献数据需要深厚感情,而且人们总是具有一种强烈的愿望,为自己和先辈辩护。我对奴隶贩卖和“重建时期”这两个问题进行研究,就是想纠正这一缺陷。如果我有时间和金钱的话,就要继续这种纯历史性的研究。可惜没有这机会,我的日子也快到了头。虽然如此,我还是要从我长期的经历中,抢救出一些见闻和臆想,因此我试图采用历史小说的方式,把我花了半世纪工夫进行思索、研究和活动的一段时期的史实从头到尾叙述一番。
  美国黑人历史的大半个时期,从一八七六年到一九五六年,我个人都经历了。尽管我足迹遍天下,见多识广,经历不算少,实际知识当然也只是所有事情中的一鳞半爪而已。我不知道的事情,多少可以借助别人的回忆,阅读发表的和未发表的文件来弥补。尽管如此,我还是不能正确的记下那决定黑人命运的八十年的历史。
  因此,我开头尽力设法搜集确凿可靠的事实。我把这些知识,同别人的报告对照了一下。不过即使如此,还漏掉不少东西,事实上是漏掉了大部分东西:当时人们转的是什么念头,真正用的是什么词汇,驱使他们的是什么感情、什么动机,这一切我都不知道,大部分不会有人知道。好些事实都早已成了明日黄花。然而,这种无人知晓的真相,创作家还是可能想象出一些来。如果运气好,或者触动了灵感,也许还可以写出个故事,公正的记下一个时代,或者人类历史的一系列事实的真相。
  我力求达到这一目的:凡是能够考证的历史事实,都尽可能还其本来面目。为了把故事写得合乎情理,我还添了些虚构的情节。也许有些地方,我弄错了;也许有些地方,我自以为是真相,其实是大大误解了。可是我总是尽力而为,我也相信这分努力不是白费的。
  因此,但愿本书里,历史多于虚构,事实多于臆想,阐明了更多的真理,没有什么失实的地方。

(第十五章至十七章及作者后记徐汝梅、陈良廷译)


全书完





上一篇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