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马克思主义文库 -> 吴季严

论旅外法兰西的统一运动

吴季严

(1943年6月5日)



   在同盟国获得最终胜利的结局以后,我们必将感觉到这次战后的欧陆形势,和上次战后是这样的不同:第一,上次战后,苏联在欧洲没有发言权,这次它可以介乎英美之间,取得举足轻重的地位。第二,欧洲残破的程度更有甚于曩昔,假使是第一次大战后的法国,就某种意义讲来,不失为欧洲的一种安定力,那么,这次它以退居于次要地位,只能成为某一国实现欧洲政策的阶梯。不过它本身所处地位尽管次要,未来欧洲战局政局的发展,仍需透过它而发生着极其重要的变化,这一层我们倒不宜忽视。正因为如此,所以旅外法兰西的统一运动,备受世人之注意;也正因为如此,所以戴吉在北非的会晤是那样的夜长梦多。

   戴吉的谈判,在卡港会议之后,北非轴心势力未肃清之前,便已在酝酿之中。嗣因艾森豪威尔鉴于双方会谈的结果,有可能影响及于作战的前途,乃电嘱戴氏延缓北非之行。世人对于艾氏此举,一面觉得很突兀,一面又深感旅外法兰西统一运动的前途,必有重大暗礁存乎期间,不奈为之扼腕叹息!

   后来由于贾德鲁将军的仆仆道途,由于北非局面的急转直下,更由于罗邱华府会谈的初步决定,总算是替戴吉合流问题打开了一个新局面。迟迟其行的戴高乐将军终于上月三十日飞抵阿尔及利亚,与吉罗德将军开始其有历史意义的会谈。不幸的是,翌日举行第一次会谈时,双方的距离竟毫无接近之迹象。会议自一日起索性停顿起来,停顿的原因,据说是由于双方对中执委会人选问题意见未能一致。

   这次谈判中所发生的波折,其实并不怎样出乎吾人意外,使谈判陷于僵局的主要原因,与其说是由于执委会的人选问题,毋宁说是由于未来外交路向问题。战后法国究竟应该走伦敦的路子呢?还是应该走华盛顿的路子呢?这才是两派争执的中心。假使双方的力量不相上下,那也许较易成立妥协,而把上述问题拖延到将来去解决;无如双方势力是如此的悬殊,站在双方幕后的政治支配力却又不相轩轾,问题自然不容不复杂化起来。

   今年二月间,罗斯福总统在特别招待记者席上曾作过如下的表示:“吉罗福告渠,可募兵二十五万人,但需新式武器,刻正力谋以最新式美军所用之武器供给吉罗德部。”同时又答复某记者的询问道:“戴高乐部队共有一万五千到二万人,其武器系由英方所供给。”吉罗德所部的人数和装备,其实力竟大过对方十二倍以上,同时戴高乐将军所部又驻在远离欧陆的东非和中非,以恒情论,他自然难以在未来的统一机构中,取得与吉罗德对等的地位。但无论就北非地势言,或就未来欧洲形势言,英美似均不甘抱持消极退让的态度。长此僵持下去,对于欧洲新战场的开辟,影响甚大,故我们认为英美双方必须速采行动,庶几能觅致一折衷方案,使旅外法兰西的统一运动不致流产。

   报载戴高乐已于二日访问艾森豪威尔将军,会议重开的关键将系于此。我们有理由相信,法国的统一政权最终仍有可能应着世人的期望成立起来,只不过它的基础不见得会怎样坚实罢了。

一九四三,六,五。




感谢 先知在1917 收集、录入及校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