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马克思主义文库 -> 马克思 - 恩格斯 ->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十二卷
卡·马克思
即将发行的印度公债
1858年1月22日于伦敦
因大量资金从通常的生产性使用领域抽出来从而转入证券市场而造成的伦敦金融市场上的兴隆气象,最近两周以来由于可能即将发行800万或1000万英镑的印度公债而略微减色了。将在英国举借、并且议会在2月间一开会即应予以核准的这项公债,目的是为了满足东印度公司的英国债主对该公司的要求,同时也是为了偿付因印度起义而引起的有关军用物资、军需品和部队调动等项特别开支。1857年8月议会闭会前夕,英国政府曾经在下院郑重宣布,它根本不打算发行这种公债,因为该公司本身的财政后备对应付紧急局面绰绰有余。但是这样给予约翰牛的美妙幻想,在东印度公司通过极端可疑的手段攫取了各公司交给它在印度修筑铁路用的大约350万英镑、此外还秘密地向英格兰银行借用了100万英镑、另外又向伦敦各家股份银行借用了100万英镑的消息传出来以后,很快就烟消云散了。当公众因此而对最坏的情况有了心理准备时,政府终于决定扯下假面具,在“泰晤士报”、“地球报”以及其他的政府机关报上通过半官方的文章公开承认了发行公债的必要性。
可能有人会问,发行这种公债为什么需要立法部门的特别法令,而且为什么这种事件竟会引起人们的顾虑。要知道,现在英国资本正在徒劳无益地寻求有利可图的使用领域,在这种情况下为它提供的任何出路似乎都应该算是求之不得的好机会和制止资本迅速贬值的绝妙途径。
大家知道,东印度公司的商业活动在1834年就停止了,当时取消了它还保有的一个主要的商业利润来源,即对华贸易的垄断权[281]。由于东印度公司的股票持有者至少在名义上是从该公司的商业利润中领取红利,所以必须采取新的财政措施来予以保证。于是一向靠该公司的商业利润来支付的红利,开始靠它的政治收入来支付了。东印度公司的股票持有者从此以后应该从该公司作为印度政府所得的收入中领取红利,该公司的总数为600万英镑的支付10%利润的股票,则由于议会的法案而变成了价值100英镑的股票按200英镑结算的资本。换句话说,东印度公司原来的600万英镑的股份资本变成了1200万英镑由印度居民税收中支付5%利润的资本。于是,东印度公司的债务借助议会的魔法变成了印度人民的债务。此外,东印度公司在印度本国还借用了5000多万英镑,这笔债务只有靠这个国家的国家收入来偿还。该公司在印度本国所借的这种债款,一向被认为是议会立法无权过问的,是同加拿大或澳大利亚殖民政府所借的债款一样与它毫无关系的。
然而在英国本国,东印度公司如果没有议会的特别批准就不得举借有息债款。几年以前,该公司着手在印度修筑铁路和架设电报线的时候,曾请求允许它在伦敦市场上发行印度债券,当时它得到允许发行700万英镑仅以印度国家收入为担保的四厘本票。在印度起义开始时,这些本票还只发行了3894400英镑,而它现在又必须向议会提出请求,这表明,在印度起义期间,东印度公司已经把它在英国发行公债的合法权利使用净尽了。
如今尽人皆知,东印度公司在重新采取这一步骤以前,曾在加尔各答发行公债,但是遭到彻底的失败。一方面,这证明印度资本家对于英国在印度的统治的前途远不如伦敦报纸那样乐观;而另一方面,这使约翰牛极端恼怒,因为他知道,最近七年当中在印度如何大量地积存了资金,按照最近公布的哈格德和皮克斯莱公司的报告,仅仅从伦敦港口运往印度的金银就有2100万英镑。伦敦“泰晤士报”以最肯定的语气告诫自己的读者道:
“在促使土著居民忠诚于王室的一切方法中,最可靠的就是使他们变成我们的债主;而另一方面,最易使这种容易激动、心思隐秘和贪得无厌的民族产生不满和叛离情绪的,也莫过于使他们感到,每年向他们征税,是为了给别国的富有的债主分送红利。”
但是印度人对于这种不仅能靠印度资本恢复英国统治而且还能间接为英国商业打开印度宝藏的计划的全部妙处,也许并不理解。的确,如果印度资本家真的热爱英国的统治,像每一个真正的英国人那样把这当做一种信条,那末再也不可能给他们一个比这更好的表示忠诚和奉献白银的机会了。可是,既然印度资本家紧闭钱柜,约翰牛只好面对这样一个严酷的真理,即对印度起义的开支,至少在最初一个时候,得由自己掏腰包,而得不到土著居民的任何协助。不但如此,即将发行的公债只是一个开端,就好像是“英印内债”这本总账簿的第一页。谁都知道,东印度公司需要的不是800万或1000万英镑,而是2500万到3000万英镑,甚至这个数目也还只是第一笔开销,而且不是做新的用途,而是为了偿付旧债。最近三年预算的赤字是500万英镑,根据印度的政府报纸“凤凰”[282]的报道,截至去年10月15日,起义军从国库中劫掠了1000万英镑;由于起义,东北各省的收入减少了500万英镑,而军费至少是1000万英镑。
诚然,东印度公司在伦敦金融市场上接二连三的举债,会提高货币价值,防止资本的日益贬值,也就是说,防止贴现率的继续下跌;但是这种下跌正是为活跃英国工商业所必需的。对贴现率下跌作任何人为的阻止,就等于生产费用和信用价值的提高,而这种提高是目前还孱弱的英国工商业所不堪忍受的。这就是对于宣布发行印度公债发出一片怨声的原因。虽然议会的批准没有给该公司举债提供帝国方面的保证,但是如果按照别的条件不能弄到钱,这种保证就必须提供,而且当东印度公司一旦被英国政府所取代,它的债务就会不分彼此地与英国的国债合而为一。因此,本来就很重的国债的进一步增长,也许将是印度起义的初步财政后果之一。
卡·马克思写于1858年1月22日
载于1858年2月9日“纽约每日论坛报”第5243号
原文是英文
俄文译自“纽约每日论坛报”
|
注释:
[281]1833年的议会法案取消了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的垄断权,停止了它作为贸易组织的活动。议会只给该公司保留了行政职能,把它的特许状的有效期限延长到1853年。——第408页。
[282]“凤凰”(《The Phoenix》)是在印度的英国政府报纸,发行于加尔各答。——第4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