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马克思主义文库 -> 毛泽东 -> 《毛泽东集》

湘江评论创刊宣言

一九一九•七•十四



  自“世界革命”的呼声大倡,“人类解放”的运动猛进,从前吾人所不置疑的问题,所不[遽]取的方法,多所畏缩的说话,于今都要一改旧观,不疑者疑,不取者取,多畏缩者不畏缩了。这种潮流,任是什么力量,不能阻住,任是什么人物,不能不受他的软化。
  世界什么问题最大?吃饭问题最大。什么力量最强?民众联合的力量最强。什么不要怕?天不要怕,鬼不要怕,死人不要怕,官僚不要怕,军阀不要怕,资本家不要怕。
  自文艺复兴,思想解放,“人类应如何生活”?成了一个绝大的问题。从这个问题,加以研究,就得了“应该那样生活”,[1]“不应该那样生活”的结论。一些学者倡之,大多民众和之,就成功或将要成功许多方面的改革。
  见于宗教方面为“宗教改革”,结果得了信教自由。见于文学方面,由贵族的文学,古典的文学,死形的文学,变为平民的文学,现代的文学,有生命的文学。见于政治方面,由独裁政治,变为代议政治,[2]由有限制的选举,变为没限制的选举。见于社会方面,由少数阶级专制的黑暗社会,变为全体人民自由发展的光明社会。见于教育方面,为平民教育主义。见于经济方面,为劳获平均主义。见于思想方面,为实验主义。见于国际方面,为国际同盟。
  各种改革,一言蔽之,“由强权得自由”而已。各种对抗强权的根本主义,为“平民主义”。(兑莫克拉西。一作民本主义,民主主义,庶民主义。)宗教的强权,文学的强权,政治的强权,社会的强权,教育的强权,经济的强权,思想的强权,国际的强权,丝毫没有存在的余地,都要借平民主义的高呼,将他打倒。
  如何打倒的方法,则有二说。一急烈的,[3]一温和的。两样方法,我们应有一番选择。(一)我们承认强权者都是人,都是我们的同类。滥用强权,是他们不自觉的误谬与不幸,是旧社会旧思想传染他们[遗]害他们。(二)用强权打倒强权,结果仍然得到强权,不但自相矛盾,并且毫无效力。欧洲的“同盟”“协约”战争,我国的“南”“北”战争,都是这一类。
  所以我们的见解,[4]在学术方面,[5]主张彻底研究,不受一切传说和迷信的束缚,要呼[6]着什么是真理?[7]在对人的方面,主张群众联合,向强权者为持续的“忠告运动”,[8]实行“呼声革命”——面包的呼声,自由的呼声,平等的呼声——“无血革命”,[9]不至张起大扰乱,行那没效果的“炸弹革命”“有血革命”。
  国际的强权,迫上了我们的眉睫,就是日本。罢课,罢市,罢工,排货,种种运动,就是直接间接对付强权日本有效的方法。
  至于湘江,乃地球上东半球东方的一条江。他的水很清,[10]他的流很长。住在这江上和他邻近的民[众][11],浑浑噩噩,[12]世界上事情,很少懂得。他们没有有组织的社会,人人自营散处,[13]只知有最狭的一己,和最短的一时。[14]共同生活,久远观念,多半未曾梦见。他们的政治,没有和意和彻底的解决,只知道私争。他们被外界的大潮卷急了,也办了些教育,却无甚效力。一班官僚式教育家,死死盘盘,把学校当监狱,待学生如囚徒。他们的产业没有开发。他们中也有一些有用人材,在各国各地方学好了学问和艺术。但没有给他们用武的余地,闭锁一个洞庭湖,将他们[轻轻]挡住。他们的部落思想又很利害,实行湖南饭湖南人吃的主义,教育实业界不能多多容纳异材。他们的脑子[贫]弱而腐败,[15]有增益改良的必要,没人提倡。他们正在求学的青年,很多,很有为,没人用有效的方法,将种种有意的新知识新艺术启发他们。[16]咳!湘江湘江!你真枉存在于地球上。
  时机到了!世界的大潮卷得更急了!洞庭湖的闸门动了,且开了!浩浩荡荡的新思潮业已奔腾澎湃于湘江两岸了!顺他的生,[17]逆他的死。如何承受他?如何传播他?如何研究他?如何施行他?是我们全体湘人最切最要的大问题,[18]即是《湘江》出世最切最要的大任务。

  ○《十月革命对中国革命的影响》(书影) 人民出版社 一九五七
  ☆《毛泽东思想万岁》 一九六七•二
  ☆《资料选编》 一九六七
  △《湘江评论》创刊号 一九一九•七•一四



注释

[1] 《湘江评论》原文此处无逗号。——整理者注

[2] 《湘江评论》原文此处为句号。——整理者注

[3] 《湘江评论》原文此处为句号。——整理者注

[4] 《湘江评论》原文此处为句号。——整理者注

[5] 《湘江评论》原文此处为句号。——整理者注

[6] 《湘江评论》原文此处为“寻”。——整理者注

[7] 《湘江评论》原文此处为句号。——整理者注

[8] 《湘江评论》原文此处为句号。——整理者注

[9] 《湘江评论》原文此处为句号。——整理者注

[10] 《湘江评论》原文此处为句号。——整理者注

[11] 《湘江评论》原文此处为“民族”。——整理者注

[12] 《湘江评论》原文此处为句号。——整理者注

[13] 《湘江评论》原文此处为句号。——整理者注

[14] 《湘江评论》原文此处为逗号。——整理者注

[15] 《湘江评论》原文此处为句号。——整理者注

[16] 《湘江评论》原文此处为逗号。——整理者注

[17] 《湘江评论》原文此处为句号。——整理者注

[18] 《湘江评论》原文此处为句号。——整理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