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马克思主义文库 -> 第四国际
伊朗政府的反动镇压
(1980年)
伊朗工人阶级和少数民族争取权益的斗争,在哥柴斯坦省——伊朗石油工业中心,人口半数以上为阿拉伯人——最为激昂。巴扎根政府在五月底对争取民族权利和工会权利的阿拉伯工人进行镇压,首先拘捕数十名工人领袖,然后在五月三十日派军队突袭两个阿拉伯文化中心。愤怒的阿拉伯人,走上街头,与中央政府军队发生冲突,两日内有二百人被杀、六百人受伤,另二百人被捕。政府并宣布该省实施戒严令。这是王朝被推翻以来首次实施的戒严令。但政府只能控制两个城市,其余地区仍在阿拉伯争取自由的战士手中。
政府一方面镇压工人和少数民族的斗争,同时打击伊朗的托派“社会主义工人党”,在五月三十日和六月一日拘捕了九位社工党党员,将他们殴打及囚禁于阿瓦士监狱,九人生命正受到威胁。
巴扎根政府要镇压哥柴斯坦省的阿拉伯工人斗争,因为在伊朗各被压迫少数民族中,阿拉伯人最为无产阶级化(有六、七成阿拉伯人是工业工人,主要是石油工人),因此他们的斗争在全国工人阶级和少数民族中产生很大反响。
至于伊朗社工党,在本年一月组成时,只有数十人。但由于社工党在王朝被推翻后,一直积极将革命推进:提出明确的阶级斗争具体纲领;分析伊朗政府经济各问题的社会主义解决办法;毫不畏惧政府和各敌对党派的压力;坚持站在工人、妇女和少数民族的利益立场;提倡人民进行广泛的政治讨论,以决定关乎自身权益的问题;主张伊朗立刻举行民主的立宪议会选举,在代表人民真正意愿下制订伊朗的宪法;因此,他们在群众中声望和影响日增。举例来说,在四月十一日,托派领袖沙莱尔和政府发言人萨迪在全国电视广播上作政治辩论,估计有二千二百万人收看。政府惧怕这类讨论造成的反响,于是禁止他们两人原定的一连串电台辩论。在五月三十日,两人第二次进行辩论,地点是德黑兰一间教育学院,有七万余人出席,次日几份大报发表辩论全文。此外,社工党党报“工人报周刊”每期售出三万五千余份。这些都显示社工党在工人群众,特别是少数民族当中获得的尊敬和支持。因此,政府便实行拘捕、囚禁、殴打等,企图以此起吓阻作用。
伊朗政府这次的反动、无理拘捕和镇压,已引起许多国家进步人士和工会组织的抗议,要求伊朗政府立即释放所有被捕者(包括九位托洛茨基主义者),停止任何无理的迫害劳动人民的行动,保证伊朗人民的一切基本民主权利(包括少数民族的自决权)不受侵犯。
1980年